都是經濟學家惹的禍


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nicebooks.com.tw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為了推動經濟成長,我們搜刮地球資源,但製造的破壞比創造的東西還要多!

我們這麼做只為了滿足消費欲望,為了支應消費,許多人過度舉債,結果債台高築、所得不均擴大,政府背負永遠償還不完的債務。這都是經濟學家惹的禍!

執迷不悟的現代經濟學引起金融危機,使我們舉債度日,鼓勵我們不顧後果地浪費資源、激發個人主義興起、腐蝕民主理念、導致地球人口過多,為開發中國家提供無法實現的夢想,甚至扭曲慈善行動、社會責任與進步思想。

若不省思,我們將面臨更多貧窮、更多衝突、更多健康問題,人類的平均壽命將縮短,生活水準將變差,各民族將愈趨緊張對立。我們必須重新思考自由市場,需要不同的進步指標,必須把自身和社會擺回幸福境界。

本書發人深省、見地敏銳,作者麥斯頓帶領我們檢視,是什麼原因把百姓帶到現今處境,並為前路點燃一盞明燈。

作者簡介

葛雷米.麥斯頓(Graeme Maxton)

經濟學家、作家、電視節目主持人,經常對全球事務提出鏗鏘有力、闡釋精闢的分析,為《經濟學人》撰稿多年,論述常見於歐洲及亞洲的其他刊物。

麥斯頓經常在CNBC財經節目「Squawk Box」和「Capital Connection」中擔任主持人,也常受邀到英國廣播公司(BBC)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(CNN)新聞節目擔任評論來賓。

著作包括合著《行駛於懸崖上》(Driving Over a Cliff)、《改造模式的時候到了》(Time for a Model Change)。

譯者簡介

李芳齡

專事譯作,譯著包括《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》、《100個即將消失的地方》、《逃稅天堂?》、《NASA用人術》(以上皆為時報出版)。

以及《啟動革命》、《哈佛商業評論精選:企業策略》、《杜拉克:管理的使命、責任、實務》、《創新者的解答》、《創新者的修練》、《創新者的成長指南》、《成功不墜》、《當債務吞噬國家》、《境外共和國》、《超級資本主義》、《開放式經營》、《Facebook臉書效應》、《尖子品牌》、《豐田模式》系列等七十餘本。



商品訊息簡述:

柏克萊網路書局


第7章 中國影響力的升高幫不了忙

「若能當日來回,我不介意去看看中國。」
──英國詩人菲利普?拉金(Philip Larkin)

情況可能變得更糟

導致我們面臨許多全球性問題的西方經濟與政治價值觀,如今面臨另一項挑戰,這項挑戰可能進一步傷害現今依舊存在的啟蒙思想。

接下來二十年,除非發生某種重大的經濟、氣候或政治變化,華人社會的影響力、思想,與價值觀將崛起。中國的政治影響力將擴展,要求在重要的全球性決策中有更大的發聲權。數億中國觀光客將湧入海外,中國的企業將挾帶商業實務與價值觀,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。

但是,中國在人權、隱私、精英領導、法律與秩序、勞工、民主、賺錢與環保等方面的態度,往往和西方社會的態度相左。

隨著西方經濟力量的式微,在全球經濟中的份量開始下滑,西方世界幾世紀以來的道德優越感,將遭遇另一套理念的挑戰,這套理念不僅迥異於西方的理念,甚至與西方世界長久以來抱持的許多信念相反。

西方與中國的價值觀將嚴重衝突,屆時,西方國家甚至難以辯證其自由市場、民主模式,是最好的。

中國對於社會應該如何運作的思想將變得強而有力,這對西方人的影響恐怕是少有人能夠想像。

巨龍醒了

目前的情勢如果繼續發展下去的話,大約十五年後,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強大的經濟體。過去二十五年,中國從一九八○年代以農業為基礎、近乎封建的社會,蛻變成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國家,幾乎在轉瞬之間,從前工業化社會轉變為後工業化社會。雖然中國在二○一○年的GDP佔全球GDP比重不到一○?但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原物料及能源消費國之一。在中國,有舉世規模最大的銀行,消費主義和物質主義的興起速度為全球之冠。

但是,中國的美式發展之路將變得更艱難。伴隨世界資源短缺效應的出現,中國必須和已開發國家爭搶世界僅存的原物料,中國及其人民如何應付此挑戰,將影響所有世人。

中國最珍貴的思想完全不同於後啟蒙時代的西方社會思想,華人社會普遍奉行儒家的孝道、敬重當權者、強烈的工作倫理、崇尚教育與節儉等思想(附注)。

儒家思想對人民階級有不同觀點,華人最忠誠於父母,次而忠誠於家族和國家(編按:儒家五倫,出自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「父子有親、君臣有義、夫婦有別、長幼有序、朋友有信。)舉例而言,在公司裡論賢能晉升員工的觀念,與保護家族或社團利益的體制背道而馳。在中國,法律與秩序也不同於西方社會,因為政府握有絕對的控管。

中國社會也以不同的思想稜鏡,看待動物福利和環境議題。中國對地球沒有強烈的責任感,視世界及其他物種(自然界生命較低階級)為機會之源頭。中國近年加強環境立法,並非因為北京當局想保護地球,而是因為污染愈趨嚴重,罹患癌症者增多,對社會安定構成威脅。中國也正面看待環境的挑戰,因為這些挑戰提供商機。

中國社會的「權利」思維不同於西方國家,他們不尋求保護個人或人權,在中國,沒有隱私權,財產權也大致較薄弱。以華人為主流的亞洲國家,其實不信任個人自由與政治自由主義的觀念。他們傾向側重秩序與紀律,期望個人為了社會而犧牲西方的自由概念,包括表達的自由或集會的自由。

這類觀念有時被拿來作為獨裁,或家長式專制政治制度的合理化藉口,並反映於工作實務、員工權利,和工作時數。該地區的政府為這種缺乏個人自由的情形,提出的辯護之詞是:我們的制度行得通,有成效,這是我們快速經濟成長的基礎。這意味著,他們對西方的民主思想沒什麼興趣,因為西方的民主思想與儒家的穩定、和諧,及控管等思想格格不入。

聯合國的《世界人權宣言》中言明,人皆生而自由與平等,這反映了啟蒙時代的自由與民主觀念。《世界人權宣言》也說,人人皆享有此宣言所載的一切權利與自由,不分膚色、性別、語言宗教、政治或其他見解、國籍或社會出身、財產、出生或其他身分地位的區別。人人有權享有生命與自由,任何人不得加以酷刑,或施以殘忍、不人道的待遇,法律之前,人人平等,人人有權工作、閒暇、人人有權享有衣著、住房、教育及醫療。

東亞國家的政府與人民視許多這類主張為愚昧,是扭曲的後帝國主義心態產物(雖然抱持這種看法的,並非只有這些地區的政府與人民。)

在華人社會,人們有「權」工作,有「權」閒暇,有「權」不被任意剝奪其財產等主張完全不可理喻。在這些國家,個人並不享有西方世界所主張的自由,他們受限於階級的束縛。

要求員工每週工作七天,天天工作十六小時,沒有任何休假,中國的老闆不會對此感到良心不安、輾轉難眠。若某人的房子座落於一條新拓道路上,或市長的住宅旁邊而必須拆除,那是這個屋主的問題,不是政府的問題,若政府不能在必要時拆除某個人民的房子,這社會要如何進步呢?若允許一個人的聲音阻礙多數人的需要,要如何妥當照顧多數人的需要呢?




都是經濟學家惹的禍
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nicebooks.com.tw

贏在免費,企業零成本行銷密技

贏在免費,企業零成本行銷密技

市場營銷俱樂部




arrow
arrow

    fs5francisv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